分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9.7】杭州freetalk回顾 生活处处是盲点

刘备备 发表于 2019-9-7 23:00:46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1 1571
我们经常生活在自己固定而舒适的圈子里,被思维惯性缠绕。一直以来我也被一个问题困扰着: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认识水平,在高低起伏呢。在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明确解释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而我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或多或少地觉察到自己在某个领域可能又退化到前一个阶段。
显然,从理性角度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作为一个深陷在定势思维的泥潭中的人,因为看不到其他的观点,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囿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然没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用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A伙伴的活动成为了我假期活动的首选。毕竟每次参加A伙伴的聚会,都是一次思维的重构。

根据本次活动场景的物理位置,挑选出几个让笔者印象深刻的问题:(排名不分发言先后,仅靠个人对小伙伴们当时的物理位置顺时针回顾)


1. 最让自己骄傲的事
四大不空小组的成员表示因为国情的存在,只能从侧面描述自己遭遇的种种艰难事件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我们都是含蓄而内敛的中国人,膨胀什么的跟我们无关啦,就算是真的有值得骄傲的事,也就暗搓搓欢喜而已。当时场上就有小伙伴cue到美国人。
诚然,“美国人”在笔者自己的小圈子里,是个用来形容某人喜欢瞎起哄、对待小成就就大惊小怪的形容词。笔者曾经就看到美国家庭的一幕:
孩子:I ate a cake.
父母:WOW!! PROUD OF YOU!!!
翻译过来就是孩子说了句,我把蛋糕吃完了,父母喜出望外地惊呼:哇哦!!我们以你为荣!!这在中国人来来,也许会在内心吐槽一句:智障。
而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接触到了很多亲子互动的实际情况。很多家长通过大量学习育儿知识,虽然内心是知道怎样回应孩子才是最优解,但倘若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并且结合我国的社会氛围,更多的是敷衍地说句:“那你好棒棒哦。”
------

2. 最想和谁共进晚餐
西瓜小分队(这样乱起外号不好啊喂)中的两位归国男生给出了相同的回答:未来的另一半。但该分队其他女生成员认为这个答案太空泛了,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人。女生给出的答案就十分的具象。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个关于男女思维异同的观点,观点认为:男生如果使用抽象思维描述一件事,往往是指一类事,并不在乎具体细节。例如上文提到的,男生想和另一半共进晚餐,只是想和“另一半”这个身份的人共进晚餐,至于这个“另一半”具体是谁,并不是这次话题该考虑的问题。而女生会使用具象思维,例如笔者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和巴菲特共进晚餐,和西瓜小分队共同点就是,都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人物。
------

3. 生命只剩下10分钟,要做什么(对谁说什么)
同样是西瓜小分队抽到的问题,芋头认为要好好和家人说说心里话,听到这里,笔者觉得有道理,顺着发言思路,一个大纲泡泡瞬间就出现在笔者的头顶上,上面列举着要和家人说的内容的概要;而没等笔者思考完具体内容,就又听到了对立的声音:这对家人来说是个负担。笔者马上又把头顶上幻想出的大纲泡泡戳破。一号小姐姐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当时在干啥,就继续干啥。
当时在干啥,就继续干啥。简简单单几个字,其实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考。不把这“生命只剩下10分钟”当成最后的10分钟,是最大的勇敢。
------



4. 如果命中注定贫穷一辈子,该怎么办。
我们的领队judy抽到了这样的问题,小伙伴们当然不甘心一辈子穷着,都表达了自己的对策,分享着自己致富的策略。但转念又一想,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无论怎样,都不符合这道题的框架,因此大家马上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切入。
四大不空同学(是一位不让大家叫哥的80后)表示,是谁规定说“穷”就是不好的,肉宝宝同学也主张需要把“贫”和“穷”分开对待,外物的“贫”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内心的“穷”就是需要规避的了。
接下来王亮亮引用了一句经典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又让之前的结论难以自洽。这就像一个学术研讨会,不断地将结论推翻、建立、再推翻、再建立的过程。
------



5. 最想成为金庸小说中的谁
10号小伙伴英俊潇洒,凭借单字一个任,凑到了武侠主题的问题。声称要学着炖龙虾的王博士不假思索地说要成为韦小宝,并且用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解释了原因。静宜则表示喜欢成为郭襄,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庭之中,本题题主则选择当黄药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6. 怎样变得更理性
这是笔者通过王博士的玄学方法抽到的问题。自己抽到的题,哭着也要努力收集答案。
理性在生活中常常与“感性”相伴。例如感性告诉笔者,还有诸如“100年后世界会怎样”、“最想吐槽老板的点”以及“结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等问题需要一一总结回顾,但理性告诉笔者,越是想要面面俱到,越是面面不俱到,应当做到详略得当才是。
而大家针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中心思想出奇地一致,即提高认知水平。
提高认知水平,虽然是个很空泛的结论,但是给出了方向。
笔者个人有个拙见,即理性与感性是脑海中的两个小人。理性小人占上风的时候,人们表现出理性的态度,反之,人们就表现出感性的态度。而感性,则是以情绪为主导的处事方式。笔者又要回到教育学的观点中去,拿一个人的成长当例子。
当一个3岁的儿童发现自己的心爱之物遭到了破坏,在他小小的世界里,这件心爱之物就是世界的全部,世界坍塌了,他或许很绝望,或许很愤怒,用痛哭的方式表达情绪。这时,感性的小人占上风;而当一个13岁的少年遭受到了相同的事件,他也许依然绝望,依然愤怒,但理性的小人能够让他选择自己的行为,;到了23岁,倘若再次经历类似遭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理性的小人主导整个事件。
3岁、13岁、23岁,每隔10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基本都能有显著提升,这也能粗略地证实了,提高认知水平,真的能让人变得更理性。
------


刚刚接触到这些问题,笔者总是不由自主地站在自身职业的角度去理解,这样诚然失去了体验简单生活的美好,例如“最让自己骄傲的事”让笔者突然觉悟到何必只从教育角度看问题,从当事人自己的心境角度不好吗?;比如“如果命中注定贫穷一辈子,该怎么办。”,怎么办?当然是勤奋苦读啊,但听取了大家的回答之后,又让笔者从新的角度领略到了不一样的洒脱。
生活处处是盲点,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往往受已有观念影响,不能做出良好的判断,因此,我们都需要多看看别人的世界,刷刷自己的三观。毕竟这是一个能够摆脱认知困境的一个简单又有效的办法。

最后,参加本次活动的最能刷新笔者认知的就是,原来从事证券行业的小伙伴,并不是在下午三点股市收盘后就可以下班的啊!!!
————
ps:不知道这回顾要配图。。完全没准备啊,尴尬ヾ(´A`)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参加活动:17

组织活动:0

3

主题

23

帖子

66

积分

已参加活动

Rank: 2

积分
66
沙发
YYYྉ 发表于 2019-9-9 23:18:41
可以不用配图的吧但是这图有意思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