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声明 从我视角来说,我说的都是对的。
扛精请直接看底部有惊喜。
我有故事2017年3月9日我去跟一年没见的群员,面了一下基。面的是一位妹子,而且是一位intj(mbti)测试。 一年时间里,也帮过我一些小忙,而她最近,有一些关于自己内向社恐上的焦虑在微信上咨询我, 我考虑了半分钟,既然是社恐,那我们还是当面聊吧。于是就有了这次面基。 (打死我也不会说,其实是因为她长得漂亮)
然后她说,能不能带个朋友,作为曾经资深的社恐者,我心领神会地笑了笑,回:可以。 中间过程按下不表,直接聊中间提到的问题:
作为一个内向者,自己只有一两个朋友,你会不会羡慕有很多朋友,很多资源的外向者? 我来分析
我自己也是intj, 我喜欢跟intj打交道,这也是这次出来见她的原因。 目前由于做活动比较多,见的人多了,有时候测试出来entj,也就是说,我目前内外并存。
但还是偏内向,因为我的能量获取来自内部,外部社交太多,我会觉得会消耗我的能量,所以活动当中,相对于社交, 我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去看看别人的世界,有兴趣的人,才到社交的层面。
正所谓,心理没有问题的,就不配做心理咨询师,只有单方面内向或外向的,也没太多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刚好,正如我是壮汉(壮族+汉族),我也是ie(内向和外向并存),有相关的阅历和感悟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任何事务只有劣势而没有优势,也没有任何事务只有劣势而没有优势。关键你有没有一双发现优势和劣势的眼睛。 一只很普通的用过的杯子,在普通人眼里,会觉得脏了。但一个高级摄影师,就能找到一个展示它最漂亮的角度。
同样的,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在佛陀也可以找到一个很丑陋的视角去看她:革囊众秽。
一把刀,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就看你怎么去用。
内向者的劣势与优势
劣势
内向者由于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独处与内部思考上,相对来说,与人社交的时间也就少了。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内向者,感应自己能力很强,感应别人的能力比较弱。也就是说,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别人身上。比如容易:
1)把一些自己犯的小错放大,但可能在别人看起来,根本就没注意到。
2)看到左右逢源,朋友很多的外向者,而自己却看似很孤单社恐,心中就会有一种自卑感与羡慕感。
优势
内向者,相对于外向者,可能拥有更多的时间独处与思考,Ta们的能量获取来源于自己的内部。Ta们有足够的连续时间来做深度的思考。 所以对于储如匠人、科学家,程序员等,虽然他们也有外向者(扛精同学请搜一下正态分布),但他们的职业特征是典型的内向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懂得思考的内向者就会上升到高级阶段的内向者,开始由观注自己,到观注他人,观注社会,观注世界。
当看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完美的物,凡事者有利有弊,有优势也有劣势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自卑感与羡慕感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在了解自己与了解别人之后,如何扬长避短。
外向者的优势与劣势 明显的外向者,能量来自外部,需要外部的激励,刺激、鼓励来给自己充电,自己独处的时间越久,很容易Down下去,觉得很空虚。 借用道德经一句话:
五色让人目盲,五音让人耳馈。
一个人的脑力与精力总量是100,分配给A的感官的多了,分配给思考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外向者被外界的事物牵扯太多,有些内向者也出现自己意志不坚定,成为一个老好人,Ta们的时间片都很容易被打成碎片。时间被碎片化之后,就很难可能在一个领域里深钻,有深度的思考。所以外向者很难从事需要连续长时间思考与研究的科研工作。对很多东西的思考,容易流于浅层。
优势 1) 外向者由于能量需要从外部获取,所以会喜欢跟人打交道,或者去体验外界的东西,甚至知识也擅长从外界去获取。比如我曾经的合伙人,典型外向性格的人,不看书不看报不上网,信息都是通过跟各类专家聊天获取。也正因为有他这样的人,促使我办了A伙伴这样的圆桌活动。
2) 外向者也由于经常跟人打交道,人脉圈自然是要比一般内向者要大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信息量也很多。
总结总结起来,我分几步来回答了她的问题: 1、内向者,哪怕是社恐,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比如,可以一个人坐得下来,可以长的时间片去做深度的思考。有些领域的东西,一定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比如哲学。而外向者,有Ta的优势,但外向者的劣势也明显,由于被外界的东西分散精力,看事情的深度,钻研的深度就不如内向者。所以,内向者没必要自惭形愧。
2、站在资源的角度,你现在不是认识有很多资源的群主了么?(此处配上群主迷之自信微笑)内向者习惯于怕打扰别人,所以尽量不麻烦人。这就导致自己越来越孤单。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通过互相不断麻烦来增进的。还有,凡事除了自己做,还要擅长借力。但同时你也得需要去思考,为什么别人会帮你,如何做到与别人合作中共赢。还好,你是intj,intj不缺脑力:)
3、作为同是intj的群主本人,现在是管理者和经营者,由于ie共存,虽然也可以做外向的事情,但相对于天生外向的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自然要比我强,所以这部分工作,就安排给擅长的人来做。而我主要做一个深度思考者。
4、道理都懂了,但是负面的情绪还在,如何去处理?我分别从哲学视角来分析人的感受是什么,又例举的禅宗『无住』的做法做了解答。由于这个深入去讲,可以写一篇文章了,所以放到下周末再说。
篇尾声明从某个角度看,我一定是错的,
文章有风险,采信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