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就是“没有主题”
A伙伴,每周认识新朋友,提升视野,拓展社交。本期圆桌活动,主题:如果没有主题,我们能找到聊一起的人吗?我是本期深圳领队——纪冲冲。在台风“山竹”来临之前,A伙伴深圳,节前最后一次活动如约而至。过了本周接下来就有两个周末不能组织活动了,那么这一期我们的主题就是“没有主题”。
领队视角
这一次我们没有预设主题,我以为可以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可是结果还是如此,参加的人数并没有因此而大幅提高,不知是台风的威慑还是大家对社交活动的倦怠。
两点钟的时候,一个长裙飘飘的妹子在左顾右盼中看到了我。大部队还没有到,我们便开始了简单的谈话。
虽然没有主题,但是我们还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可以无障碍的愉快聊天,妹子来自两广地区,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像是来自北方的美女,很端庄大气,笑容又极富感染力。
在这样愉快的交谈下,其余的小伙伴渐渐入座,由于人数并不多,我们选择大家围着两张桌坐了下来。
除了一开始坐在我对面的Faye,印象深刻的还有几个,坐在我右边的是一位刚到深圳半年左右的博士,他的名字中带有一个“博”字,完美地诠释了人如其名这个词语。一行人中就数他算是初来乍到,由于先前在北方读书生活,一时对南方的气候和生活并不特别适应,大家很热心的在科普南方生活的注意事项和应对飞天蟑螂的方法,有一瞬间我仿佛置身于大学师兄师姐迎新的热闹场景。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所以每一个刚来到深圳的朋友总免不了要把它和之前生活的城市比一比,这位博士兄弟有着在好几个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经历,免不了再一次和深圳拉出来遛遛,我相信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比较当中,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这大概是当今微博共和国上还没有领会到的一个道理吧。
翻过这一篇,还有一个老熟人,再次见到蛮有亲切感,那次我们探讨了组团去她的家乡南昌旅游的可行性,大家表示了对这一议题的强烈兴趣,说到这我又忘了在南昌的四大名楼之一的那个,好像是滕王阁?
说到滕王阁,必然少不了我们的采风使妹子,这么古风的名字,我们一时没想起它的由来,对于正在看《诗经》的我来说真的是羞愧不已。当我在写这篇总结的时候,采风使妹子正好群友在群里讨论十月去日本采风的事,看着他们热烈的讨论,还真是羡慕至极。
我们的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一个老熟人来了,从事耳机设计制造的创业者Dee,除了中间接过几个电话,我们的讨论逐渐变成了他的主场,从分析中日韩新的国民性和接触中的趣事到分享创业故事和出行见闻,大家被他滔滔不绝的话题吸引着。
在这样一场热烈的圆桌讨论中,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也分享了自己的见闻,直到近七点的时候我们逐渐感受到“山竹”来临前的“招呼”,炎热被逐渐扫去,大家便搭乘地铁散去,第二天将是深圳以“抗台风”为主题的故事,群里的伙伴们又将开始什么主题的生活,如果我们没有特定的主题能一起愉快的聊天嘛?你说呢?
来自参加者的反馈
活动评价:了解不同人的经历与观念,从中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顺便认识新朋友,这样的活动是我喜欢的。
——采风使。
作者:纪冲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