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随想录-《亲密关系》

我是王亮亮怎么了 发表于 2019-9-19 12:14:15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2 1879
一直觉得自己的共情能力比较差,能够理解或分享的情绪价值或情感价值少之又少,在网上找了几本书回来琢磨。

christopher moon的《亲密关系》看完有一段时间了,又回过头来翻了几眼,感觉蛮有意思,简单分享一下。

先聊一下chirs大爷他本人,在维基上没看到有过多的介绍,只是知道研究人类亲密关系多年,上世纪90在加拿大火了之后,就开始全球卖书,零几年开始在中国圈钱。看书中内容的介绍,chris本人应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或者基督教更或者东正教教徒。

chris本人经过研究把《亲密关系》分为4个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

在月晕现象阶段,chris简单阐述了两人在热恋中的情况,并由此亲密关系的动机(陪伴,照顾,支持等的需求)讲到其源头,也就是孩童时代小朋友对归属感和确认自己很重要两方面。不要小看这点,正是孩童时代种种情况给我们留下的烙印,对我们长大后亲密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弥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过了热恋期,我们对对方某些方面感到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以后,就会感到压力和失望。那么紧接着就来到了“幻灭”阶段。

在幻灭阶段,我们因为理想中和现实中的不一致导致产生了4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
拿权力斗争举个例子,正是因为您恐惧,怕得不到对方的原谅,要保持自尊心,以及想要控制局势,所以才会产生权力斗争。权力斗争无非三种现象:您强迫对方改变;忍受;另觅新欢。但其实仔细想想,产生这样的行为与小时候留下的创伤息息相关。如果您属于主动性的、强势的人,您就会选择第一种;如果从小缺乏爱,那么您会选择忍让;如果从小没有归属感,没被关注,从来就是孑身一人,那么您就会选择第三种方式。
那么,我们为啥会有这三种反应呢?按chirs的研究,就是信念,什么意思,就是您产生了自我局限的负面信念。紧接着双方会妥协或者会吵架,然后出现情绪抽离,自习一人默默添伤。举个典型的例子,您和爱人吵架了,女方最常见的行为就是不让碰她,让你滚,然后自己生闷气。
妥协是肯定不管用的,因为事情原因没有被真正解决,以后还会再次爆发,吵架,就是用言语伤人,再深究就是出于自卫目的。也是扯淡,根本没用。造成的结果就是自个儿添伤或者“装”作很受伤,很痛苦,以达到让对方感到羞愧耻辱的目的。
可有的人会问,对方不给你机会,那怎么搞?我也委屈呀~
在看书总结之后,教您个我觉得应该行的通的方法,即便我一次婚也没结过。
可以多想一下,你们准备正面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需要澄清,说什么话不会让冲突恶化?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是老婆她小时候的阴影吗?什么阴影,没有被很好关注?长期的空虚感导致不想与人沟通?那我该怎么回应?多问问这些问题,那么后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其实,就我自个儿的感受,就是要抓住一个主要矛盾,面对痛苦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抓住这点,后面沟通就会好很多。

也许有人会问,你懂个P,你一个没结过婚的人来指导结婚的?没结过确实是没结过,我也不期待。但对于一些以后可能与自己相关的或者会遇到的问题有一些思考也是蛮有意义的,每个年龄段都能对一些未来与自己有关的东西进行思考,以后回头看,也能温故而知新。
chris是怎么解释的,他说要臣服,赢在心态上。。
多提一句,刚提到的解决之道应该放在最后也就是启示阶段。

那么,回到正题,因失败与无力感而想要放弃,这时候内省就开始了。首先chris在书中提到了“受害者监牢”,啥意思,就是说我们自身在这个阶段会代表三种身份: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这都由我们自身产生。我们面对痛苦,首先会抱怨,那我们就是进入了受害者角色,紧接着我们大脑处理问题的机制会驱使我们采取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来处理问题。想一哈,您之前是否出现过因为某事骂自己甚至想打自己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转换成了迫害者,之后我们也许会自救,会认为算了,老子TMD不管这些了。那么您就又转换成了拯救者。

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根源,是因为我们在非常有限的知识中找答案,去不懂用想象力感觉去突破问题的框架。那么,其实,就我自己理解的,就是要注意平衡。就是您给爱人台阶下的同时,让对方同时给您承诺一件事,说白了就是等价互换。这不是自私,这是让对方培养这个意识,让对方尊重你。

之后,chris在书中举了很多个例子比如左右为难,对家庭死忠、传宗接代意识非常强、不是男娃不怎么带的情绪,以及存在家庭竞争和性生活不和谐等等,来说明内省的重要性。

那么,紧接着就到了我个人觉得非常奇葩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启示阶段,chris来了一句“接触自己的灵魂”、“神迹显现”然后说了堆没用的废话就完了。。。然后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另一本新书了。。。这转笔转的也太。。。

但,不过还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在亲密关系中,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就可以用不同方法是试着解决。

最后,在我对心理学共情能力等等意犹未尽的时候,还有两本书可以继续探索。蛮高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已有(2)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参加活动:25

组织活动:2599

153

主题

177

帖子

67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14
沙发
三伙伴 发表于 2019-9-25 16:30:15
提到共情能力,我也有必要去阅读一下

参加活动:11

组织活动:0

4

主题

6

帖子

0

积分

已参加活动

Rank: 2

积分
0
板凳
我是王亮亮怎么了 发表于 2019-9-29 18:03:46
A伙伴 发表于 2019-9-25 16:30
提到共情能力,我也有必要去阅读一下

可以奥,我准备看第二遍了。